我們不僅僅擁有肉身,我們留在網路上的種種資訊,也構成我們的一部分。
親人或朋友去世了,我們雖有傷痛,仍要慢慢接受,繼續往前走。有些人走不出來,一直留在悲傷的狀態裡,科技提供的虛擬人格重現亡者音容,會不會讓人更走不出來?
https://youtu.be/ZTpyFLq8axE?si=hVVBDAMTqAxdHBOP
#周詳 #新書快報 #雲端亡魂 #衛城出版
歡迎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看法或者你閱讀這本書的心得。
如果您支持我繼續推介好書,歡迎您請我喝杯茶:
https://core.newebpay.com/EPG/MS1742899534/ivgdRA」
新書快報 youtube 播放清單
https://tinyurl.com/y6zxw2gr
新書快報 臉書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joushauhua/
新書快報 部落格
https://dailyreadingexpress.blogspot.com
https://vocus.cc/tags/新書快報
#CarlÖhman #TheAfterlifeofData #WhatHappenstoYourInformationWhenYouDieandWhyYouShouldCare #往生者的數位個資與AI時代的生命思考 #臉書上死人即將多過活人嗎 #AI可以用來與過逝親友對話嗎 #該刪除網路上的往生者嗎 #死人的資料可否盈利 #誰應該擁有數位遺物? #我們究竟該如何處理這些數位痕跡 #超前部署的思考指南 #帶領讀者理解網路個資及數位遺物的重要性重新思考生者及死者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何在一切數位遺物都被不負責任地壟斷及營利之前重新奪回對過去現在及未來的主導權 #傅文心 #洪仕翰
本集訪綱:
●臉書上死人即將多過活人?
●回想起部落格、電商平台併購消失的時候,要網友搬家,一陣混亂。該搬?不搬順其自然?你是哪一派?
●歷史文化就是死者與生者共同打造的。我生前、死後,到底留了哪些資料在網路上?
●這個問題應該問自己,人性喜歡濫用權力。死人的資料,權力應該在誰手上?可以比照現實的遺產嗎?可以盈利嗎?
●反過來,誰有權力刪除死者的數位痕跡?有比較妥善的做法嗎?
●我想用AI重建一位已經過世的好朋友,「當面」向他說:「抱歉,你過世的時候,我不在身邊,我很想你」。你想要透過AI看到誰?想說甚麼?
●與過逝親友對話,真的能化解思念與懊悔?
●AI如何重建再利用,讓人感覺「音容宛在」?從遺產管理到權力分配,書中介紹那些新科技?
●往生者資料爆多,線上社群平臺可以多做一些甚麼服務?利己利他利親友?(其實可能會因為商業利益先被濫用 而且我們無計可施)
●我猜圖書館應該也有類似問題。免費雲端其實都在想盡辦法讓消費者拿出荷包的錢,維護就要花錢,往生者的資料會不會拖垮雲端?要怎樣決定哪些比較有價值?
●現實生活中跟殯葬有關的鮮花、骨灰罈、禮儀、寶塔、火化產業。網路遺產興起,會有哪些相關服務?
●其實這本書的寫法偏向哲學以及倫理學,閱讀有點難,你會建議怎麼讀?先讀哪幾章?
●術語數位遺物、資訊豐富的身體。 連結vs.解離
●案例 : 遊戲 。父親的幽靈車,終點線前停了下來,不想抹殺父親資訊豐富的身體。德國父母啟用女兒臉書判例 。伊斯蘭祈禱程式,死後依然累積功德。《黑鏡》 《馬上回來》。最能獲利的那個數位復活版本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