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聲同仁只要做過一個原創品,都會有種榮譽感,覺得不虛此生。
X世代是跟著漢聲一起成長的,他們希望一起回憶或回顧台灣的近代史;Y世代小時候看過漢聲的出版品,長大後開始認識漢聲雜誌,他們仍有使命感,很想知道如何連接過去與現在,以及究竟要傳承什麼;Z世代仍有許多人喜愛做編輯採訪,這個展覽也適合他們。
https://youtu.be/a7gpOuq06kE?si=o8x6OwmuL_smzUeE
#周詳 #新書快報 #漢聲五十五周年展 #陳季蘭 #施承毅
歡迎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看法或者你閱讀這本書的心得。
如果您支持我繼續推介好書,歡迎您請我喝杯茶:
https://core.newebpay.com/EPG/MS1742899534/ivgdRA」
新書快報 youtube 播放清單
https://tinyurl.com/y6zxw2gr
新書快報 臉書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joushauhua/
新書快報 部落格
https://dailyreadingexpress.blogspot.com
https://vocus.cc/tags/新書快報
#策展人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 #曉宇宙博物館事務所 #本來未來 #松菸 #台北松山文創園區北向製菸工廠一樓 #沉浸式體驗 #漢聲兒童 #走入畫中 #漢聲編輯台開箱 #漢聲風格 #總編和你聊聊天 #漢聲未來區 #漢聲小百科 #亞洲之最的行家出版品 #ECHOofThingsChines
本集訪綱:
●漢聲當年有很多創舉,我印象最深的是大過龍年、大過兔年的剪紙系列,排版用色超華麗,現在應該很少出版社敢這樣用。兩位印象中的漢聲創舉?當時的衝擊?
●「漢聲五十五周年展:本來.未來」展現場一定有視覺焦點,選了哪幾幅封面、插畫?理由?
●展覽為什麼取名叫做「本來.未來」?
●聽說有採訪漢聲工作同仁,他們眼中的漢聲?
●我若是出版編輯人、一定想要去「漢聲風格」這個展區偷師,看看圖文怎樣搭配,現代網路原生族群應該很難理解了吧?
●我已經是中年人,喜歡懷舊,應該還有很多老少親子或不同職業的族群觀眾。他們想看甚麼?參觀「漢聲五十五周年展:本來.未來」,有甚麼攻略秘笈?
●英文雜誌、英日語翻譯童書、華人文化科普、扎實的兒童雜誌,漢聲的創舉從內容到表現形式都讓人驚艷。總編經歷過哪些精采的團隊合作案?
●施教授辦這次展覽,除了設定主題,在選材、場地布置、讀者體驗上,有甚麼特殊設計?遇到那些困難?
●在台灣經濟起飛、錢淹腳目、解嚴年代,漢聲的童書、童話、小百科有甚麼創舉?
●現在漢聲還持續出版那些項目?
●漢聲的作品值得收藏,給收藏者的建議?
留言
張貼留言